覆膜砂是由德國克洛寧博士于二次大戰期間發明的,其工藝過程是將粉狀的熱固性酚醛樹脂與原砂機械混合,加熱時固化。后發展成用熱塑性酚醛樹脂加潛伏性固化劑(烏洛托品)和潤滑劑通過 的覆膜工藝配制成覆膜砂,當覆膜砂受熱時包覆在砂粒表面的樹脂熔融,在烏洛托品分解出的亞甲基的作用下,熔融的樹脂由線性結構轉變成不熔融的體型結構,從而使覆膜砂固化成型。中國的覆膜砂技術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,60年代曾經一度停用。進入80年代,由于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機械產品出口的需要,對鑄件的質量提出了 高的要求,從而 了覆膜砂生產和應用技術的發展[1]。1986年濟南鑄造鍛壓技術研究所 先出了新型覆膜砂生產技術,樹脂加入量由80年代初的6~10%下降到3~4%,接近同期 水平。90年代初期 各地的覆膜砂廠發展起來,新產品、不斷涌現,到21世紀,我國覆膜砂行業的年產銷量已經達到90萬噸以上,廣泛用于汽車缸體、缸蓋、進氣歧管,各類管件、泵體等各種復雜鑄件的生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