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以球墨形石墨的形態存在,其機械性能遠勝于灰口鐵而接近于鋼,它具有優良的鑄造、切削加工和能,有 的彈性,廣泛用于制造曲軸、齒輪、活塞等 鑄件以及多種機械零件。
球墨鑄鐵制造步驟:
(一)嚴格要求化學成分,對原鐵液要求的碳硅含量比灰鑄鐵高,降低球墨鑄鐵中錳,磷,硫的含量
(二)鐵液出爐溫度比灰鑄較鐵 高,比補償球化,孕育處理時鐵液溫度的損失
(三)進行球化處理,即往鐵液中添加球一化劑
(四)進行孕育處理
(五)球墨鑄鐵流動性較差,收縮較大,因此需要較高的澆注溫度及較大的澆注系統尺寸,多應用冒口,冷鐵,采用順序凝固原則
(六)進行熱處理
球墨鑄件作為軸承需要 高的硬度,常將鑄鐵件淬火并低溫回火處理。工藝是:各種鑄件加熱到860-900℃的溫度,保溫讓原基體全部奧氏體化后再在油或熔鹽中冷卻實現淬火,后經250-350℃加熱保溫回火,原基體轉換為回火馬氏體及殘留奧氏體組織,原球狀石墨形態不變。處理后的鑄件具有高的硬度及 韌性,保留了石墨的潤滑性能,能 為。
球墨鑄鐵件作為軸類件,如柴油機的曲軸、連桿,要求同時韌性較好的綜合機械械性能,對鑄鐵件進行調質處理。
工藝是:鑄鐵件加熱到860-900℃的溫度保溫讓基體奧氏體化,再在油或熔鹽中冷卻實現淬火,后經500-600℃的高溫回火,獲得回火索氏體組織(一般尚有少量粹塊狀的鐵素體),原球狀石墨形態不變。處理后強度,韌性匹配良好,適應于軸類件的工作條件提高球墨鑄鐵強度的正火:球墨鑄鐵正火的目的是將基體組織轉換為細的珠光體組織。工藝過程是將基體為鐵素體及珠光體的球墨鑄鐵件重新加熱到850-900℃溫度,原鐵素體及珠光體轉換為奧氏體,并有部分球狀石墨溶解于奧氏體,經保溫后空冷奧氏體轉變為細珠光體,因此鑄件的強度提高。球墨鑄鐵以其優良的性能,在使用中有時可以代替昂貴的鑄鋼和鍛鋼,在機械制造工業中廣泛應用。 冶金行業過去一直認為球墨鑄鐵是英國人于1947年發明的。西方某些學者甚至聲稱,沒有現代科技手段,發明球墨鑄鐵是不可想象的。1981年,我國球鐵專家采用現代手段,對出土的513件古漢魏鐵器進行研究,通過大量的數據斷定漢代我國就出現了球狀石墨鑄鐵。有關論文在第18屆世界科技史大會上宣讀,轟動了 鑄造界和科技史界。 冶金史專家于1987年對此進行驗證后認為:古代中國已經摸索到了用鑄鐵柔化術制造球墨鑄鐵的規律,這對世界冶金史作重新分期劃代具有重要意義.